金钱心理学
今天终于把这本书的最后一章听完了。
这本书我以前推荐过,那时候还没有听完,不过觉得很赞。
当时是听到讲巴菲特的那段,正好和我以前写过的两段观点一样。
一个就是巴菲特的成功不是他的收益率高,而是一生70年都保持收益。
真正意义上的复利。
你如果60了,按照巴菲特的岁数,你还有大概30年的投资时间。
如果能实现复利,也是一个很成功的人物了。
再就是巴菲特不可再现因为他从小就开始投资了,一直到现在。
这个我也写过这个事情。
然后再说一下本书的最后一章,讲的是美国人的举明日债来生活,
也就是刷信用卡,这回事是怎么来的。
信用卡,开始于195X年。
那时候刚好是美国人二战结束,几百万人回归家庭,百业待兴。
为了刺激经济,刺激消费,政府一直维持低利率。
进而随着信用卡,推出了各种贷款,利率低到吓人。
最大的一块就是房子了,可以说贷款买房有时候比交房租还合适。
那为什么不贷款呢?
一直维持了很久,可以说,信用卡消费的习惯,就是培养出来的客户。
就像乔布斯一样,培养出来了全世界的iPhone用户。
我对这个事情一直有疑问,为什么这么短视的行为会诞生在美国。
一个事情,如果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大概就没有50%的意义了。
所以,评判一个事情的好坏,不是那么简单的一个事情。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