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一月, 2024的博文

量化的作用

图片
周末的交流会,看到了高手做的收支计划书 一些买房的参考数据,一些cashflow,还有一个35年的预想收支计划。 可以说,赚不赚钱,在买之前就已经计划好了 后面的只是把计划中的钱花出去和收回来的过程。 就像一场游戏一样 再次推荐那个游戏,timeflow 然后就想到了我们提过的量化的目的还是结果。 上面的这个过程就是一个量化的过程呀,所有的数字列出来,未来赚不赚钱一清二楚 有人在我提到量化的课程的时候,嗤之以鼻,说是不赚钱。 那么量化的好处就出来了。 我们做回测,做调整,都是为了未来不要做一个明知道亏损的交易。 虽然有回测美如画,实盘怎么怎么样的说法,只能说无限接近,不断努力吧。 那么瞧不起的那些人,你们是打算在10年,20年甚至30年后再来知道最终赚不赚钱呢? 然后长呼一声,都是命呀。

收入变化规律

图片
以你入行第一年的薪水为单位刻度 往前推进1倍入行收入 2倍入行收入,3倍、5倍、10倍、20倍 甚至是100倍。 你能比入行前的自己强多少倍, 就是我们生涯规划的总方向, 当然我们的收入也不太可能无止境增长, 因为我们的工作年限是有限的。 无论你从事哪一个行业,基本存在如下的规律: 入行年收入在1~3倍的阶段,是你的职业生涯规划; 入行年收入在3~9倍的阶段,是你的事业生涯规划; 入行年收入在9~27倍的阶段,是你的创业生涯规划。 举个栗子: 如果你入行第一年的年收入是年薪5万元的话,在还没有到年薪5万~15万元阶段,认真磨炼专业知识就可以了; 当你的年薪在15万~45万元阶段,请认真磨炼项目管理相关的管理层知识体系即可; 当你的年薪在45万~135万元阶段的时候,你得开始往决策层的思维模式转变。

提高下限的一个维度

前篇讨论了人生上限下限,自己能够把握的也就只有下限了。 如果只是维持一个技能或者说一个维度的话,下限是很容易被攻破的。 比如,现在最火的chatGPT,可能大家用它在编程上面比较多。 也就是说人类工程师,不管你在这个方面(维度),是不是专家 攻破你的护城河的可能不是你能想象到的 可能是关系 可能是一张纸 甚至都可能不是人类,一台机器而已。 只挖深护城河,防住的只是那些脚步小,迈不过来的敌人。 更要挖宽护城河,扩展维度,在多个方面来做准备。 结合我最近转勤的经历,说说这个扩展维度的做法。 以前一直是做乙方的开发,这次突然被调到甲方来,或者说从技术转到业务。 以甲方的观点来干活,以前工作中着手的点,突然发现对方不关心。 他们关心的点更贴近于客户。 这次转勤,虽然干的有点不顺手,但是让我接触到了另一个维度。 经过几个月的工作,已经渐渐融入进去了。

上限下限

最近董雨晖的一句话挺有名的:能力决定下限,机会决定上限 看了很有感悟,更多的人没有守住下限,盲目的追求上限,结果下限也在不断的降低。 殊不知上限可不是想求就能得到的。 这里我想说的是另一个上限下限,人生的上限下限。 可能这个有点大,换个词吧,财务自由的上限下限。 很明显,这个上下限也是因人而异的,有的人的下限可能是另一个人的上限。 而且这个上下限也是随着年龄的变化也是会变的。 n年前,我在微信读书听到一个人来讲书,一个很有意思的天津口音。 他在他的解说中说到他已经自由了,很年轻。 但是他说他的财务不是那么多,所谓自由,就是目前的现金流算算够他用的了。 也就是自由了,当然他也继续做各种副业 他这里的自由就不是调整上限,而是调整的下限。 记得他说的,没有什么物质需求,每天吃点简单的就满足了。 当时听到,很是不屑,那时候我还是不吃到好吃的,感觉人生缺少了乐趣的程度。 这几年,特别是为了减肥,晚上吃的少或者不吃。 时间长了,倒不是那么想吃了,养成习惯了,或者说降低了我的吃欲了。 这时候回想起他说的那些话,不得不说还是很有道理的。 

错误之后的成果是什么

今天在水里泡着,脑子在乱想。 想到了最近看的AI的教板子打小球的游戏。 和股票的交易有什么相似的呢? 都是乱的,但是范围就那么大。 AI是把错误的步骤都存起来,放在数组里面。 股市呢?应该就是K线了吧。 只要存的足够多,就会发现一个正确的打法。 所以,我们的做法应该是先收集错误 就像芒格说的,避开错误。 那么AI保存的数据,我们能快速的利用吗? 人类是比不过机器的,没法在那么短的时间里找到那么多的数据。 而且我们看到的数据不只是数据,还有感情,恐慌。 去掉感情,恐慌来看的话,其实就是一些数据。 数据足够多的话,理论上任何的组合都能做出来的。 也就是市场没有新鲜事,只是在重复历史,不变的是数据,变换的是人类的感情。

暴富还是平庸

几年前接触交易,就像我身边被交易吸引进来的朋友一样。 大家最初的目的就是一个,快速暴富。 经历几次大起大落后,渐渐的,更倾向于找到一个稳定的满满变富的方法了。 以前的碰到有翻倍的赶紧要求认识,加群的热情早已经没有了。 最近听xbx的一些课,特别是他说到找到一个赚钱收入的来源比交易重要的时候。 然后我最近看到的一本书《我的第一本人生规划手册》 说是如果你这个阶段没有成功,更好的方法是返回上一阶段去修炼。 很少的劝人好好做好专业工作的书。 正所谓地基不牢,地动山摇。 没有做好准备,就算是偶尔的暴富了,最后还是会被震下来的。 人的财富就像认知一样,需要对应上才行。 就算是彩票中了大奖,最终能守住的没有几个,基本上快成理论了。 包括几个电视剧,都是中了彩票,但最后还是破产的。 哈哈,暴漏一个年龄的电影《富贵逼人》系列。 财不配位,必打回原形。

家庭传承

最近群里热读《家庭的觉醒》,我读完了,就记住了一个言传身教。 到什么程度呢? 这里就要说一个可以看见的程度,家庭传承。 比较有名的一个例子是日本的家族企业,上百年的老字店上千家。 有些可能是有些家庭的秘方,但我相信大部分是上一代的言传身教,教出来的传承。 想想我大学的同学,几个当老板的,其实也是继承了上一代的基础才能发展的更大。 有一个,海归来继承家里的产业,当然和他上大学的时候家里一个拯救行动有关。 但是他自己出去闯,能达到目前这个成功规模的概率也就是现在的1/10都不到。 中国可能特别,几个特俗年代,家庭的传承已经彻底的断掉了。 这次一个几十年不遇的和平年代,应该会有一批传承下来的企业才对。 再举几个米国的例子把 巴菲特,老爸开交易所的 盖茨,老妈IBM的董事 马斯克,从小听着敢冒险的爷爷的故事长大的,当然他的妈妈更给他做出了个勇敢的示范。 冒险,仿佛刻在了他家族的DNA里了。 所以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基本的单位,教育或者说成才的秘诀不应该像外求,更应该往下传。 向外求成功的机率比起传承的小了不是一个级别的问题了。 我们是时候想想可以传承给孩子什么了。

家庭的觉醒

这本书读过来,感觉知道的太晚了。 书中的很多例子我都经历过,经历过之后不用说也知道自己错了。 当然,没有养过孩子的,我不知道看了能有多深的感受。 比如对孩子大声说话,好告诉他错了,孩子也就是会模仿你大声反应。 小时候对他做过的事情,或者我们做过的事情,他会记得清清楚楚 在后来的某个时刻,就会给你说当年你怎么怎么样了。 可以说我的脾气,也是慢慢的被孩子教育的越来越小了。 如果可能不要只生一个,老大基本就是实验品,各种犯错误,老二才是成品。 当然孩子的成长还是要靠自驱力,怎么提高自驱力,也是一个大的课题。 我现在能知道的就是家长应该尽可能的提供环境,做榜样。 老大就是不爱学习,我们只是口头要求的效果并不是如你所愿的。 老二就是看到我读书,也开始跟着读书了。 榜样的力量永远比口头的来的更真实。 还有一些我们对孩子的担心其实就是我们以前的反射,这也有些感受,不展开说了。

less is more

参加了3年分享会了,记的牢的就那么几乎话了。 昨天听完了讲tradingview的课,记了几个帖子的,然后今天就手贱的在YouTube上搜了下。 果然Tradingview在国外更受欢迎,有n多的youtuber在讲这个,而且都是一系列的。 不过做fx的居多,这也难怪,因为fx可以直接在tradingview上交易的。 再又装了一个windows客户端,发现了一些更新的用法。 又增加了几个YouTube的watchlist。 果然less is more,说起来都感觉对,做起来就忘了。 就和做交易的时候也是有这种毛病的,本来用一个指标,一个方法的,不知不觉的就越用越多了。 效果倒是越来越差了。 less is more 的下一句就是focus把,果然还是一个完成一个再说下一个。

周末的方向tradingview

图片
  最近的重点都转向了新工作。 随着下周开始又可以在家了,要逐渐把重点转移回来了。 也和大家一样的问题,一个长时间没有关注的量化,总有断掉的感觉。 刚才听完了直播,又得到了从新续回感觉的密码。 zhuanlan.zhihu.com/p/74060215 29145 34346 36324 28070 33476 13875 29649 23931 Raneder 21783 以后还是尽量多听直播的,把point当场记下来(好像有个记笔记方法这么干的) 因为事后再看,需要down视频,考来考去,也不会比直播更集中精力,能得到更多的内容。 如果直播有遗漏的再去补看,补看意味着重复劳动了。

受打击系列之房产

满足一下好奇心。今年去马尼拉是因为购买了房产。 一直不愿意说,也就是因为觉得买错了,去考虑怎么出手的问题了。 购买的时候是在5年前,那时候还在犹豫是买日本的还是马尼拉的。 就像做交易一样,没有未来函数的前提下,你只能根据当前的现状进行判断。 那时候日本的房产已经横盘了太久了,虽然每年都有点涨幅,完全不到吸引人的地步。 相反的反倒是马尼拉的房产,一直在涨,不算大幅吧,也是中幅。 然后看基本面 日本的平均年龄基本世界前几位了,菲律宾的平均年龄才20多岁。 当然收入来说日本的高,反倒是菲律宾的收入低,但是经历过90年代中国房地产的人。 看着就像90年代的中国,但是房租相对高一些。 然后还有位置,打个平手,都是首都。 按照上面的分析,基本面,技术面,各项都是优秀,我以为我买到了宝。 有那么几个霎那,感觉自己就是房产界的老巴。 一切都在病毒面前改变了方向,就算30年不涨的房子也是能忽忽的涨的, 而且没有回调过都,一切都是放水惹的祸,热钱都进来了。 前面3年翻倍的,3年也能跌回来。 下个周末,去参观朋友的房子,和我同时起步的,就是地点的不同。 结果已经差了一倍了。 只好安慰自己幸好不是A股,买到的还是在上涨趋势中,不比较,按照自己的节奏走。

受打击系列之工作

最近新年会,见识了不少老朋友新朋友。 有些是在投资上很有成效的,当然,虽然羡慕,但是打击我的程度还不是那么高。 前几篇写过一个打击我的内容,今天再来一个,就是这次新年会听到的。 不过这次的不是投资方面的,是关于工作方面的。 也是关于钱的,某人说他一个人接了5个人的活。 那么就是简简单单的拿到了5份的单价。 按照他这个速度,一年抵我五年,几年就可以退休了。 现场讨论了些细节,比如必须只找远程工作的,并且不能开会的。 有个现场,一周只要去一天,他都不干那个活,这么说来先要挑现场。 从来的思维都是甲方市场,这里反倒是调减起甲方了,这个能做到的就去了一半了。 然后,5个活都是不同的公司,他自己做还不混乱,这个能做到的又少了一大半了。 还有些语言的要求,还有其他,真是28定律,只有少数人才能做到这个复杂程度的活。 如果说工作可以致富的话,这可以说是一个途径了,可惜我连这个都没法达到。 哎,深受打击呀。 真是欲揽瓷器活,先练金刚转呀。

人生里程碑

from 《我的第一本人生规划手册》 第一个里程碑:累积50万元。     代表你在这个社会上存活下来的标志。 第二个里程碑:累积100万元。     代表了你核心能力的形成     试着慢慢增加时间频次,这就是你需要去做的事情。比如:以前是一年内完成的,后面是半年,一个季度,一个月,一个礼拜     ★★★划重点 第三个里程碑:累积500万元。     代表了你的圈子、你的人脉,以及你所处的时代 第四个里程碑:负债清零点&退出劳动市场时间点     需要思考的问题就是:我现在多少岁,我还能工作多少年?我能为我将来不赚钱也能生活得很幸福做多少准备工作? 第五个里程碑:退出劳动市场之后的临界点。     当你再也无法工作的时候,是多少岁?那时候你有多少资产,银行卡里面还有多少钱?那时候你还有多少“被动收入管道”?那时候你会有多少负债? 其中的第四第五,必须现在就要考虑了,再晚就不是我选择了,是等着被选择了。

家庭单位的规划

经常看到很多人生规划的书,都是个人收入多少多少的。 很少看到给家庭用的收入规划书。 这里介绍一本《我的第一本人生规划手册》 说是人生,那也是包括了家庭的。 书中提到了一个观念就是人生的北极星指标。 也即是家庭人均月收入。 如果你是单身,恭喜你,你就代表了全家。 如果你有家庭,这个指标就不得不考虑了。 他的意义就是字面的意思:家庭成员总收入/家庭人口数量 这里得到的家庭月收入才是你在这个社会上的标准定位点。 如果你有多个孩子的时候,就需要考虑一下很多事情要不要做了。 书中提到按照这个标准来落实家庭的目标才是确实可行的手段。 其实很多的家庭不是不知道这个事实,但是跟多的家庭碍于社会的宣传, 感觉不给孩子足够的课外教育就不行是的。 虽然很残酷,但是就是张雪峰说过的一样, 这一代达不到这个水平,就不要努力浪费了。 更为确实可行的是提高家庭收入才是实在的。

各自修行

别人的成功是他自己的,我还是要自己继续的。 虽然交流了不少了,不是自己体会,做出来的还不是自己的。 随着身边的成功的人越来越多,然后自己接触的成功的人越来越多。 我相信我也能成功的,毕竟比起以前,见过了更多跟具体的成功方法和路径了。 月底还有一个房产的交流会,也是几个N年前认识的,当时也是一起学习过几个课的。 不过他们也是各自踏出了坚实的一步,月底也就是见证他们的实际情况的。 还是昨天的观察,focus,这几个成功的老板,也是各自领域很专一。 没有说像我一样,各个方面都要搞一下。 搞房子就是和房子相关的,有考证的也是房产相关的。 大概要个3-5年吧。 感觉搞房产很慢的,但是想不到5年就是小有成果了。 反倒是交易的,昨天说的他已经不少于十个年头了。 进入容易的行业倒不一定能很快成功,比较难进入的行业,反倒是不是那么慢的就够到了成功的门槛了。 今天的观察先到这里了。

东亚工作组(兼谈日本的姓氏)

新的工作小组,三个人。 进去了很久了,才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组合。 中日韩,姜林孔。 只看姓,几乎不知道是哪国的人。 如果听读音,就知道了。 这是个吃遍东亚三国的组合。 这里不得不说下日本的姓氏,多,太多,十分多。 已经有上万个的姓了,日本国民1亿多人,平均下来一个姓也就1万多人。 好多外国人入籍,要改名字的,要找一个已有的日本的姓才可以入籍。 当然,这里有一个漏洞,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关于孙正义的噂。 当年孙正义入籍的时候,因为当时日本还没有孙这个姓氏,所以他必须改姓的。 但是,大佬之所以成为大佬,有个性是必不可少的。 让我改就不入。 那么为什么最后成为了日本人,并且可能是日本最后一个世界首富 这就是一个bug了,日本又有另外一个规则,就是女人嫁人后要改夫姓。 哈哈,你懂了吗? 不知道这个bug补上了吗。

每年进步一点

有句话叫每天进步多一点点。 这个比较困难,不是我能做到的。 其实每天进步,这个比较难量化,难坚持,难测量,难跟踪。 每年做一个测量,还是必须做到的。 我跟随的XBX社区,吸引我的一点就是XBX说的一句口头禅: 每年看过去的自己,都要骂去年的自己是个傻X 如果你做不到这一点,那你就没有进步。 去年一个大进步就是资产多了一份,多了份房产。 不过现在来说是资产还是负债还不好说,不过别人的操作来看,应该是个资产。 集中资源搞一个事情,还是可以搞成功的。 去年可以说是被迫的,交房付钱,不得不搞,逼迫自己必须集中搞到一个。 这不由的让我想起我们的一个课程的所教的一段(这个改天叙述),不要给自己留后路。 后面来讲这个课程,逼自己做事的故事。

空难时怎么办

今天看到了一个前几天日航事故的从内部拍摄的片段,就认真看了下。 并带着家里的小朋友也看了下,打断了他的动画片。 因为影片中叫的最多的是小朋友的声音(求神仙保佑的也有) 全部一共9分钟,一直到6分多才真正的开始逃脱。---- 20分钟后,飞机就全燃殆尽了。 全员离开飞机也就花了一分多钟。 时候的解说才知道,前面六分钟,都是乘务员在找安全的出口。 最后是两面两个口和后面一个口,后面的另一个口就是着火地。 其实我最想看的是两点: 机组人员怎么应对的 乘客有没有人拿行李 机组人员做的事情--安抚乘客,寻找安全出口,下达行动指挥(捂住口鼻,放低身体,不要拿行李,请立刻逃离) 有没有人拿行李,有的,但是立刻被乘务员打断,被其他乘客打断。 留给乘客逃生的时间就是一分钟多,有一个动作迟延就会发生伤亡的。 我只能说这是一个奇迹。 估计超过十分钟,就有人会被烟熏得行动不了了。 坐飞机,或者其他的交通工具,最重要的东西,永远都在身上最好,拿不了的就不是重要的东西了。

认识自己多一点

推上这篇 2023多了解一些自己 2023年, 你對自己有多一些瞭解嗎? 有哪些以前從未意識到的優點? 在心裡回答即可。 我的优点: 适应各种环境。 在有明确规则的情况下,基本能做成,比如去年每每在deadline完成。 善于做整理性工作,能从乱的地方发现规律。 善于比较,这点其实不算优点,我以为就是些常识。 但是我发现身边的人,这点基本做的不如我好。 可能是我爱看侦探小说的原因吧,学到了一些方法。 但就2023来说,我的脾气比以前能压制的多了,好几次以前肯定发火的时候都控制住了。 既然写了优点了,缺点也写一下吧。这就不公开了。 如果你发现我有什么缺点,请告诉我。

鉄則

今天去gym,看到年前的50%的商品又恢复了原来的价格。 这事去年干过一次了,去年12/31的商品(显示器),50%不买,1月份再去买就恢复原价了。 所以我这里终结一个规律,年前打折的产品如果有需要的话,必出手。 就算一个铁则吧。 所谓铁则,我查了下,好像是用在学习上的,比定理小,就是总结的一些方法吧。 其实这个词,最近从一个房产的前辈那里经常听,虽然不多,这里也是记录一下。 买房的铁则:隔壁必买。 原则就是扩大自己的土地面积,便于自己房产的增值。 就像K线上的一些,k线组合。也是一些铁则的,虽然失败的可能性也有。 那也是要按照规则来比瞎碰瞎撞的好。 这样的铁则多整理出来一些,以后就不要遇事犹豫不决了。

不知道干什么的时候,就去做家务

不知道在哪里看到的,挺有道理的,就记下来了。 这里改变一下,可能不是去做家务,去做些整理工作(包括家务)也行。 整理的过程:改变外面东西状况的时候,大脑的思路也是跟着被整理了。 这里说下我的理解: 大脑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时候还是少,大部分是接受的信息。 其中又有大部分的信息是非规律的,没有被整理过的。 大脑对混乱的信息的接受度还是不是那么的好。 所以,这里定期的整理一下东西,包括电子的资料,还是有作用的。 可能偶尔会发现些很久以前自己认为很重要的,但其实早已被忘到脑后去了的东西。 你就会怀疑自己当初是怎么就认为很重要的呢? 昨天发的内容其实就是简单的整理的一下的结果。 结果被建议再加个NAS的系统,不是没有想过,就是没有时间和时机来开始。 这里把我藏得一个NAS得比较全得系统列一下吧,也算个整理。 NAS教程 TrueNAS SCALE小白级安装设置教程 TrueNAS之ZFS详解,让你搞懂ZFS文件系统! TrueNAS使用ACME自动添加泛域名证书 TrueNAS SCALE traefik反向代理https,代理外部服务教程 TrueNAS SCALE APP k8s-gateway应用安装使用介绍 TrueNAS SCALE 数据加密备份到阿里云盘 TrueNAS SCALE搭建adguard home设置并固定IP TrueNAS SCALE 手动搭建可道云教程 TrueNAS SCALE APP内网域名访问,分流思路 TrueNAS APP安装heimdall导航页 TrueNAS SCALE APP安装plex并开启硬解 TrueNAS SCALE APP安装jellyfin并开启硬解 TrueNAS Telegram警报通知 TrueNAS SCALE安装nextcloud并开启HTTPS TrueNAS SCALE安装openldap TrueNAS SCALE安装bitwarden(vaultwarden)并开启HTTPS TrueNAS SCALE 虚拟机安装openwrt TrueNAS SCALE 虚拟机直通PCIE设备/显卡 TrueNAS SCALE Rsync备份远程Linux主机 TrueNAS SCALE nextcloud安装配置onlyoffice TrueNAS SCALE ACME获取ECC证书并自动续期 TrueNAS S...

改变电脑的使用习惯

 从windows向MAC转变 1. 现状:越用越慢 2. 不稳定,MAC较稳定 3. 自动化手段不多,自动化较好的是Linux,MAC基本都具备这些功能。 真正需要自动化的需要配置一个Linux版,最好是MAC和Linux用最少的改动的版本。 4. 升级的时候,电脑慢死,并且固定的周二升级,已经吃过两次亏了。 5. mac带出去用更方便 6. 现有的window电脑需要升win11,mac也有升级但是不担心。 7. 跑程序,mac更好。 怎么利用目前的资源。 1. 用mac Remote访问window 2. 现有资料养成习惯,逐渐云化。 3.baidu云盘什么的,占用空间较大的,还是在window端使用。 4.微信这些工具还是在Windows端使用,MAC就是效率工具,较少用于聊天,社交。 便于控制社交的频度和重要度。

存钱

年末和朋友的聚会比较多。 这里说一个一年才能聚一次的朋友的事情。 当然前面吃吃喝喝,说些往事,最后就提到了存钱的事情。 他们家庭的收入应该不算少了,毕竟在日本夫妇两个都上班的也不是那么多。 两人都有收入的前提下,每个月都剩不下钱,每当我给他提投资的事情的时候, 总是一个理由:没有钱。 说到花钱最多的地方,他说是吃上面的。 我想可能是对的吧,毕竟他们家习惯了不怎么在家做饭吃,基本都在外面吃。 吃饭的要求也是相当的高,反正我刚来都是跟他去各个店里吃,才了解的很多店。 要不是要强烈要求,这种家庭的的聚会都要在外面的饭店聚呢。 我觉得他们连一个账本都没有记,记下来估计就知道还有更多的花钱的地方了。 每年都要出去玩,野营的设备,常年都在车后面带着。 孩子每个月都要出去玩一番,当然对孩子来说倒是挺快乐的。 这次还好吧,听了我连说了几年,终于答应开始存一些钱下来了。 看看下次聚会的时候怎么说吧。

初詣

今天是新年第一天 最近的几年已经养成了习惯,带着全家去神社参拜一下,为新的一年祈福。 再求几个健康平安符,还有小孩子的学业御守。 今年去的人特别多,排了一个多小时。 今年其实最有意义的一件事情就是教会了小家伙参拜。 向他解释了这里的神様和西方的圣诞老人的区别。 他也认真的问我,神様会不会帮他实现他的愿望。 我告诉他,这个还要靠自己努力,神様不会出面来帮你完成心愿, 但他会在暗中帮助努力的人来完成心愿的。 不知道这个回答他能不能懂得呢? 孩子总是要长大的,问些以前没问过的问题,挺好的。 又去商场逛了一圈,已经完全恢复了,连好多年不见的垃圾箱都重新回来了。 就像新冠之前一样,好像没有发生过! 福袋摆的挺多,好像出手的人还不是很多,到下午了,福袋还是满满的。 可能是不太有吸引力的福袋吧。不过确实感觉到了一丝凉意。 春天总归会来的,还是要冷一阵的。